当前位置: 首页>>学科概况>>学科方向
 
       
 
学科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及相关机制研究

1)重组蛋白(BTN家族分子)对自身免疫病的防治作用

以临床转化应用为最终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制备重组蛋白,通过靶向T细胞负性调节功能防治自身免疫病。

目前,我们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BTN家族的BTN2A2分子,基于BTN2A2的靶向负性调节T细胞的作用,目前尚无研究将BTN2A2靶向用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自身免疫性关节炎以及其它相关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因此,为了进一步阐明BTN2A2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其能否发挥T细胞靶向抑制功能,用于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本方向拟通过克隆和表达mBTN2A2hBTN2A2基因胞外区,纯化获得mBTN2A2-FchBTN2A2-Fc融合蛋白,用于自身免疫病1型糖尿病和胶原诱导的关节炎等小鼠模型的治疗,明确其是否存在治疗作用,是否可作为抗自身免疫病的靶向药物筛选,并探讨相关治疗机制,为BTN2A2及其BTN家族蛋白的自身免疫病临床治疗研究及药物研发奠定基础,为该重组蛋白的临床转化研究做准备,有较大的应用开发价值,并带动自身免疫病临床治疗研究的发展,为我省自身免疫病的治疗起到促进作用。

2)自身免疫病的干细胞治疗及其机制研究

着眼于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利用干细胞移植技术,从诱导免疫耐受角度防治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是由于自身抗原特异性T细胞引起的自身组织受损所致。T细胞在胸腺内发育经过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与自身抗原起反应的T细胞被清除,防止自身免疫病发生。表达自身免疫特异性抗原的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TEPs,在胸腺内分化为TECs,可以重构胸腺结构,促进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诱导自身耐受,达到防治自身免疫病的作用。本研究方向以EAET1DcGVHDCIA等自身免疫病模型为靶点,通过胸腺内移植ESC-TEPs,重建胸腺结构,诱导自身耐受达到防治自身免疫病的目的,并同时探讨可能的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机制。

本方向目前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人,五年来,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4 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收录论文10篇。

研究方向二、间充质干细胞与胰岛再生修复研究

主要研究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前体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胰岛发育相关因子的表达改变,探讨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中胰岛 β 细胞再生及修复的机制。

目前该方向已进一步拓宽研究思路,探讨糖尿病、肝纤维化等代谢性疾病时细胞损伤后再 生修复的可能机制,尤其对疾病状态下干细胞分化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深入追踪,以期阐明其具体分化机制,为细胞损伤后的再生提供新思路。采用疾病动物模型复制、病理学观察、生化检测、免疫组化、real-time PCR、蛋白组学研究、流式细胞仪等先进的研究方法探讨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中胰岛β细胞再生修复的机制,进一步深入探索糖尿病、肝纤维化等代谢性疾病时细胞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可能机制,尤其对疾病状态下干细胞分化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深入追踪,以期阐明其具体分化机制,为细胞损伤后的再生提供新思路。探索细胞损伤后再生的关键机制和靶点,从而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

本方向目前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收录论文 3 篇。

研究方向三、药物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

防治成瘾物质的滥用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重大医学问题和社会学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对阿片成瘾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缺乏有效的戒除手段。成瘾性药物可诱使奖赏通路以及与认知行为相关的神经环路出现持续性功能改变,本团队长期致力于药物成瘾的机制研究,运用多学科途径,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应用转基因小鼠,构建相关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运用光遗传学、多通道、神经环路示踪等研究手段,从自噬、神经免疫等方面研究神经环路上相应神经元、阿片受体、信号通路的改变,深入地探讨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理解阿片类毒品依赖性形成及复吸机制提供重要实验室依据。

目前,本方向研究内容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项目资助,其中在研的国家自然基金有两项。团队成员勤奋努力,潜心专研;团队中有3名高级职称(博士学历)、两名中级职称(一名在读博士即将毕业,一名硕士)教师,均具有较坚实专业理论基础和实验经验,职称、年龄层次搭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