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科概况>>学科沿革
 
       
 
贵州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学科的历史与发展

贵州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在建院之初为解剖科一部分,50年代初从解剖科分出为独立的教研室,是我校建立较早和重要的基础医学教研室之一。2002年被评为贵州省级重点学科,1998年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与人体解剖学专业一起确定为《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学校一样。组胚教研室走过了创建于抗日高潮,扎根于贵州沃土,成长于建国之后,发展于改革年代,壮大于新世纪的历史轨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良传统和品味,即:诚信、敬业的师德、师风;严谨、务实的教学、学风;求真、有特色的科学研究。

张作干、潘承彬、杜卓民、许龄秀、何素云、牟肇龄、许庭良、姜俸蓉、梁文妹等一批国内知名的组织胚胎学家都曾在本教研室执教,这些老一辈专家出色和教学科研工作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高尚的品德,勤奋工作的精神值得发扬光大。


张作干教授(1906~1969)

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7~1949留学美国,获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起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从事细胞学与组织学研究,较早地开展组化、电镜技术的研究,并举办学习班,为全国培养众多人才,主要研究胚胎发育中组化和超微结构变化,著有《各种因素对骨骼结构发育的影响并论及畸形成因》、《细胞学进展》(1965)、译著《胚胎学》(1956)。






杜卓民 教授001杜卓民教授(1920~2002)

毕业于金陵大学生物系。1947年起在贵阳医学院执教50余年,曾担任过中国解剖学会理事,贵州省解剖学会理事长,擅长组织学技术和显微摄影,编著的《组织学图谱》是我国首部组织学彩色图谱(1974),还编著《神经切片制作法》(1955),主编《实验组织学技术》第一版(1982)和第二版(1998),编译《神经解剖学通路追踪法》(1987)。






何素云 教授

何素云教授

1926年生,1952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医学专业。1952至1953在北京医学院卫生部高级师资班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专业学习。1953年分配至贵医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任教40年。曾担任《解剖学报》及《四川解剖学杂志》编委。历年参加编写《人体胚胎学》等专著6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展人胎器官的组织发生研究,荣获贵州省科学大会奖和贵州省科技进步奖。






A person sitting on a bench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许庭良教授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后到贵州省黎平县茅贡区医院工作,1979年参加贵阳医学院高师培训班结束后年留校任教。任教27年,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10余名硕士研究生。曾担任《临床解剖学杂志》及《四川解剖学杂志》编委。1994年参加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编写工作,完成《A Laboratory manual of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的撰写。曾担任中国解剖学会理事,贵州省解剖学会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实验组织学与超微结构研究,曾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3项。





A bridge over a body of water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梁文妹教授

1977年毕业留校任教,执教40年,博士研究生导师,贵州省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名师,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核心期刊《解剖学报》《解剖学杂志》编委;曾担任中国解剖学会理事,贵州省解剖学会理事长,近年来的研究方向主要为海洛因依赖期间以及疾病等情况下机体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多次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及北京市、贵阳市、遵义市和贵州省医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各1项。